浅谈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咨询行业发展
市场需求引导“ESG咨询”行业的三次爆发
要谈“ESG咨询”,我想首先要从市场对于ESG的需求谈起,没有市场的生意毕竟不叫生意。
(1)2008年,第一次市场需求的爆发,依托政策合规要求
第一次需求的爆发,要从2008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说起,该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监督。2010年,深交所在发布的工作通知中提到:纳入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应按照规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对于政策的鼓励以及合规要求,中国企业强大的执行力带动了大陆首批“ESG咨询”公司的壮大,例如:商道纵横、责扬天下(金蜜蜂)。值得注意的是,彼时企业主要关注的是ESG“社会责任”层面,报告内容一般体现企业在业务运营之外,对于社会公益慈善的贡献。而熟知ESG的朋友一定明白,这并非全面的ESG,只是ESG一个议题,但依然不妨碍这成为了中国企业对于ESG认知的雏形。
也正是市场对于“社会责任履行”的集中关注,彼时的“ESG咨询公司”集结了较强的媒体资源和渠道,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辅助客户塑造社会责任品牌形象。
(2)2016年,第二次市场需求的爆发,归功于全球资本市场引领
提到第二次市场需求的爆发,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节点:2015年12月,香港联交所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要求2016财年起,在港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报告。你可能会问,这不还是第一次爆发时的合规需求吗?其实从本质上来看,香港联交所合规要求的背后是全球资本市场的压力。
众所周知,彼时香港是中国上市企业面向全球资本市场的大门,吸引外资、扩大国际影响力,也是大陆公司在港上市的原因之一。而头部的海外投资机构基本均已关注“负责任投资或ESG投资”多年,他们在做投资决策时,除了企业经济指标外,还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和管理表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UN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2])。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标的公司披露ESG信息,同时港交所致力为投资者提供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提出在港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报告也是趋势所为。
探究第二次市场需求背后的本质后,再来看此阶段主流起来的ESG咨询机构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CCaSS)团队为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多或少都会帮其审计客户编制ESG报告/开展简单的ESG咨询服务了。回顾会计师事务所开展ESG咨询业务的成功之原因,除了ESG报告与财务年报同属证券交易所主要监管外,对资本市场的洞悉能力也是吸引客户的原因,暂且不提四大ESG咨询师们究竟有多懂资本市场,但在这一点上总是高于以媒体为主要资源的其他同行。如果各位有找四大做ESG咨询,可能会注意到其提供的服务方案中,必定会弱化帮助客户用ESG提升品牌的宣传和渠道服务。
2020年起,除已成为ESG咨询行业领头羊的安永以外,普华永道近日宣布计划未来五年内将其全球员工增加三分之一以上,旨在争夺蓬勃发展的ESG市场;德勤与国际金融协会(IIF)联合发布《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前景展望》、成立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聚焦“碳中和”,可见德勤之雄心不会止步于“ESG报告和评级提升”,而更关注可持续发展相关落地项目。
(3)2021年疫情后时代,MBB在中国纷纷推出可持续发展咨询业务,将掀起何等风浪?
德勤其实是四大中咨询业务做的最好的一家,在未来咨询方向的把控咱们看看MBB:
麦肯锡5/27宣布成立可持续发展部,旨在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改变其可持续性功能,帮助客户在2050前实现净零排放,并在2030年之前将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BCG官方微信号发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文章,就在6/16(昨天)《通往绿色未来的企业碳中和路线图》;
贝恩6/10宣布推出Further综合咨询服务,发布《2021中国可持续发展行业展望》;
MBB的全力进发,必定带来可持续发展咨询行业的重新洗牌和优胜劣汰,如果传统的ESG咨询公司不能迅速找到差异化优势,相信很快会被不断刷低的价格战淹没。
但行业的良态竞争会使客户需求更加明确并且层次化,整个行业更加透明化,方法论不断突破,世界不断变得适宜居住~
编者笔记
本文立场中立,若有歧义纯属误解。
大家有任何好的想法和洞察,欢迎沟通~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
^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8.01.04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欢迎您加入ESG交流群,感谢您支持我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