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ESG先锋谈」霍金路伟:重视ESG中的“公司治理”,跨国企业如何避免合规问题
核心问题之一是ESG管理的复杂性,区域、国家、国际和行业层面的ESG监管错综复杂,不同的框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上个月,欧盟理事会最终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orporateSustainabilityReportingDirective,csrD)。CSRD生效意味着公司很快就需要披露有关可持续性事项的详细信息,对于非欧盟企业,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且在欧盟境内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净营业额超过4000万欧元的企业也属于CSRD披露义务范围内。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流程,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跨越国境处理ESG问题将更加复杂。
第三方风险同样也是重要因素。报告中提到,对于拥有复杂或者专业化程度很高供应链的企业,即使发现问题,他们也可能很难离开供应商,从而给公司合规团队增加压力。
界面新闻近日分别采访了国际律师事务所霍金路伟的三位合伙人,分别是霍金路伟香港办事处诉讼、仲裁及雇佣业务团队合伙人AntoniaCroke,霍金路伟新加坡办事处调查、白领犯罪及欺诈业务团队合伙人NickWilliams和霍金路伟上海代表处诉讼、仲裁及雇佣事务合伙人CalvinDing。
他们认为,ESG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未知领域,由于缺乏组织流程和标准的既定框架,使得合规团队难以制定计划。公司要想把ESG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而不是把它当成纸面上的东西,那就要进行内部化,将ESG合规融入公司的日常经营。
以下为采访记录:
ESG存在地区差异,反腐正成为公司治理板块重要内容
界面新闻:随着ESG逐渐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话题,亚洲和西方国家、以及在亚洲内部,如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之间是否有认识和实施差异?
Nick:欧洲、美国等西方社会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随着披露要求和投资者期望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些亚洲企业在ESG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当把目光转向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时,其中部分并没有发展完善的ESG合规体系,同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使其更具有挑战性。同时,一些总部设在香港或新加坡但在中国大陆经营的国际公司面临着不同文化和法律的问题。ESG中“S”社会责任和“G”公司治理并不是新的问题,而“E”在投资者期待方面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这是目前跨境投资最大的挑战之一。例如从采矿公司的角度来看用水对当地社区的影响,还有现在煤炭已经成为了某些投资者的禁区。
界面新闻:公司治理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透明,在这个议题中,公司哪些环节容易出错?
界面新闻:目前有很多公司都在ESG报告中设立了专门的反腐清廉章节,哪些这方面的指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企业需系统建立ESG合规程序,纳入日常经营
界面新闻:你们的报告中提到一些公司没有足够的人才或技能,以及有时公司内部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这个如何处理?
Calvin:很多企业其实没有一个完整的ESG合规体系,不管是日常经营还是拓展其他地区业务,都需要有自己的合规政策体系。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纸面上的东西,要进行内部化,融入公司的日常经营。
界面新闻:在将ESG纳入公司的合规程序的过程中,哪些行业行动更快一些?
Nick:这同时取决于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菲律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菲律宾很有可能转向诸如煤炭、核电之类的能源,而其他国家正在加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界面新闻:如果公司要进行合规程序内部化,应该怎么做?
Calvin: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教育员工,让公司的每一个层级,不管是管理层还是业务人员,都明白不能贪图短期利益导致长期利益受损。如果着眼于长期,通过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伤害了公司名誉、罚款甚至进监狱,这都是不值得的。公司的管理层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告诉全公司想要树立的企业文化,他们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管理层自己不服从公司的规定,这个往下推也会遇到困难。
界面新闻:但如果只靠内部教育和文化熏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避免法律风险?
Calvin:如果只有很好的公司文化但没有后续跟进,也是很难避免法律风险的,因此我们一般会建议公司推行一套完善的体系。例如常见的一种不当行为是企业通过第三方将贿赂款转给贿赂对象。那如何来避免这样的行为发生呢?公司可以设计相应制度,例如业务部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具有实质性的聘请理由。在聘用之前,做好尽职调查,确保聘用的第三方不是皮包公司。在签合同时,要明文规定反腐相关条款。同时公司也需要有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发生了问题要马上进行调查,及时进行后续处理,并和公司员工进行沟通,这样大家才知道公司的规章制度并不是一纸空文。
企业需要为“走出去”提前做准备,应对供应链风险
界面新闻:数据隐私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公司如何更好地保护好数据隐私?
Nick:澳大利亚一家大型的电信公司的系统近期遭到严重破坏,数百万人的数据被泄露。公司应该尽快采取行动,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但实际上,这些黑客的技术十分先进。最近亚洲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修改来完善数据隐私保护,例如印度尼西亚宣布对其数据隐私法的全面修改。但对于许多公司而言,如何在财务支出和保障数据隐私的举措之间保持平衡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界面新闻:如果一些中国的企业未来想要“走出去”,他们可以怎样更好地进行ESG风险管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欢迎您加入ESG交流群,感谢您支持我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