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之前回答了关于ESG的问题,发现知乎上大家对于ESG还是蛮感兴趣的,接下来会不时地发布一些关于国内外ESG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策略、披露机制等方面的文章,主要以科普性质为主,供大家参考,互相学习交流~
一、国内ESG评级市场整体情况
第一篇文章主要围绕国内ESG评级机构展开,对ESG稍有了解的同好肯定知道ESG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是严重失衡的,欧美的ESG基础设施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其中就包括了ESG评级。MSCI、标普、穆迪等等评级机构、ESG数据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发ESG指标,对外提供ESG评级服务。而国内ESG评级起步相对较晚,2016年后由社投盟、商道融绿等自律组织才开始逐步探索这一领域。
不过也是得益于近年来ESG在国内的火热,加上国家对于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ESG评级工具被各类机构所重视,争相踏足,积极研发。截至2022年12月,国内已有上百家机构参与研发ESG评级,包括指标供应商、金融科技公司、资管机构、自律组织、咨询机构等等。

图 :部分ESG评级机构展示
每家机构对于ESG评级的定位、服务目标客户、应用场景都存在区别,而这些差异就体现在了指标构建、数据挖掘、更新频次等方面。以老牌ESG评级提供方——商道融绿为例,公司于2015年推出自主研发的ESG评级体系,并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ESG数据库。截至目前,公司ESG评级体系已经经历了两位数的迭代,覆盖700个数据来源点,构建近200个ESG指标,对14个ESG核心议题表现进行量化评估,评级结果对于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有一个相对客观、具备时效性的刻画。

图:商道融绿ESG评级体系
除了自律组织外,指数编制机构也在积极布局ESG评级服务。截至目前,国内市场中有超过10家三方机构构建了各自的ESG评级体系,其中,股票指数编制机构包括了中证、国证、华安、万得。
编制机构发布日期覆盖范围ESG评级体系中证2020.12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3个维度,14个主题,22个单元和180余个指标国证2022.07全部A股上市公司3个维度,15个主题,32个领域和200余个指标华证2019.11全部A股上市公司,2000 债券主体3个维度,14个主题,26个领域和130余个指标万得2021.06800 上市公司3个维度,27个议题,300余个指标
二、ESG评级体系的特点
1. 中证指数ESG评级体系介绍
由于各家的ESG评级体系差异性加大,仅以中证指数的ESG评级体系为例展开介绍,中证指数的ESG评级体系是目前全市场使用率和认可度相对较高的评级体系之一,尤其是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尤为热衷。
中证指数于2020年推出符合中国发展特色、客观量化、可投资的ESG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三个维度,由14个主题、22个单元和近200个指标构成。
在ESG评级的计算方法上,中证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差异化设置指标和权重,依次计算单元、主题、维度和ESG总分及评价结果。
在争议性事件的处理上,中证根据ESG争议性事件性质、影响程度与范围、事件发生时间等原则,制定了ESG争议性事件风险等级标准,根据不用等级进行相应处理,以实时反映企业ESG水平。
在评级更新频率上,中证设定为月度,评价依据的信息包括企业年报、季报和不定期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其他企业披露的信息;产业规划、认证、处罚、监管评价等政府机构发布的公开信息;新闻舆论、事件调查等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企业绿色收入、社会贡献值等中证指数的特色信息。
在实证和指数验证上,截至目前,中证累计发布了近百只ESG指数,涵盖ESG基准、策略等指数,跟踪的公募基金产品71只,规模突破1300亿元。
2. 指数编制机构ESG评级体系的优势
由于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和ESG评级数据打交道,个人认为,和其他三方机构相比,由指数编制机构搭建的ESG评级体系具备以下优势:
第一,以多维度的公开信息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以中证、国证为例,其ESG评价信息来源于多维度的公开信息渠道,包括企业发布的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其他信息,以及监管机构、媒体等公布的公司相关信息。
第二,部分评价维度具备本土化特征。以社会责任(S)为例,在ESG评级体系中,上述指数公司会基于国情特征,将“社会贡献”纳入社会板块的评级指标,从公益事业开展与科技创新贡献两个角度,评价企业对外围间接相关者的责任表现,以及企业创新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而目前国际ESG评级普遍尚未考虑此类本土化指标。
第三,采用自下而上的评分计算方式。计分方式的科学性决定了ESG评级的有效性,目前指数公司的ESG评级体系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依次得出领域、主题、维度得分及ESG总分,出现重大ESG风险时即时评估并调整 ESG 评价结果。
第四,发布ESG指数、开展ESG因子风险收益分析以验证ESG评价方法有效性。ESG评级作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信息处理的桥梁,将帮助资本市场有效识别潜在的ESG风险和ESG价值。在这一方面,指数公司具备一定优势,通过发布ESG股票/债券指数,并结合专题报告的形式(以国证为例,《从国证ESG评价结果看系统性风险对股票收益的冲击》、《基于国证评价结果的ESG因子收益表现分析》),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验证其ESG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最后,以海外为镜,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国际ESG评级体系大都是由指数公司发布,包括MSCI、富时罗素等。正是由于指数公司服务于投资,因此ESG投资作为ESG评级的最大驱动力,能够不断优化和精进ESG评级体系。
3. 国内ESG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然,无论是指数编制机构还是自律组织发布的ESG评级结果,均有优化的空间。国内的ESG评级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改善,尤其是原始数据的质量、抓取方式、更新频率等。具体包括:
第一,ESG评级的原始数据不一致性高。特别是原始数据样本的多维度属性(如具体措辞表述、测量角度、数据单位等形式属性以及平均值、标准差、极值等统计属性)具有很大差异。
ESG评级机构一般从企业每年披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ESG报告中收集原始ESG数据,但不同企业的相关披露数据的一致性很低。以社会责任(S)中的“员工健康和安全”议题为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被用作描述“员工健康和安全”议题的指标如下:损失时间(频率)、损失时间(每百人、每五千人、每二十万人事故率)、导致时间损失的损伤、意外事故率、需要休假的意外事故、因损伤导致的天数损失、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财务损失、导致超过一天损失的损伤、损伤率、损失天数率、职业性生病或损伤导致的少于61天的时间损失、损失时间(严重事故率)、意外事故数量、未造成时间损失的意外事故数量、损失工作天数、发生严重意外事故数量、每二十万小时工作的损伤率、由工作相关损伤造成的工作天数减少、被申领的时间损失、损失时间、职业性疾病的事故数量、职业性生病率、职业性生病数量、职业性疾病率。
面对如此多样的数据形式,很难确定哪一个指标是衡量企业在“劳工健康和安全”这个议题上表现程度的最优指标。而且这些指标的单位也不尽相同,包括无单位、比率、百分比等不同单位。最重要的是,不同指标的统计分布特征(平均值、标准差、极值等)差异明显,这使得跨指标的比较和数据整合十分困难。
此外,企业在披露某一议题表现时,往往只会选择对自身企业最有利的指标进行披露。面对众多企业提供的不同指标,各家ESG评级机构的处理方法差异化较大,企业所披露的原始数据的不一致性最终落脚在各家评级机构原始数据整合过程的差异,而数据本身的缺陷也会残留在评级结果中。
第二,参照基准选择随意性强。ESG评级机构可以选择将所有企业放在统一的参照基准下评价;也可以依据行业特征将企业进行分类,设立多个平行的参照基准,且只把从属于同一子类别的企业放在其对应的参照基准下评价。
使用统一的参照基准,则打分结果具有跨行业的可比性,然而打分结果也不可避免的产生行业性偏差。以环境议题为例,油气行业的表现会天然的低于商业银行。选择只将部分企业放在同一参照基准下评价,则打分结果的行业性偏差较小,但打分结果跨行业的可比性则相应减弱。
第三,ESG评级结果的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受限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等信息的披露频率较低(半年度、年度),大部分ESG评级数据都是季度更新,更新频率最高的为中证ESG评级(月度更新),在没有触发特定事件的情况下,ESG评级数据会存在2-3个月的滞后,对ESG投资的参考作用和有效性存疑。
第四,ESG评级结果的数据可能会因为缺失值的影响导致偏离。由于部分企业的数据披露程度较低,ESG评级机构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不得已使用大量的替换值进行填充,而替换值拟合结果的准确度十分依赖于对模型的设定,需要不断地调试和优化。因此,各家ESG评级机构在对缺失值的处理上是否合理仍然有待考察。
综上所述,国内ESG评级体系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未来的2-3年间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投资者教育的普及,ESG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性会不断提升,相信ESG评级也会有质的提升,给市场带来更精准的价值参考。
(本文内容均为答主原创,欢迎点赞、收藏、评论三连击~)
PS:后续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进一步介绍海外的ESG评级机构情况,有ESG领域的同好也欢迎私戳交流,互相学习~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欢迎您加入ESG交流群,感谢您支持我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