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证券时报网
2023年1月12日,中诚信绿金发布《2022年度上市公司ESG评级分析研究报告》。
以下为报告摘要版: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作为一种新发展理念逐渐成为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近年来,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不断强化ESG披露要求,ESG准则的发展和统一趋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ESG体系建设经历了初期的探索实践发展之后,已逐步进入政策指导推进的阶段。
中诚信绿金ESG评级以辅助ESG投资决策为主要目标,旨在通过本土化的ESG评级体系,综合分析企业的ESG表现与风险暴露情况,衡量其可持续经营能力,为投资者的不同策略投资提供数据与服务支持,为企业的ESG绩效水平提升提供方向。
本文重点介绍了中诚信绿金ESG评分体系和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及通过评分体系得出的2022年度ESG评级表现情况和各维度评级表现,并从不同属性、不同行业对上市公司ESG表现情况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并针对受ESG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高碳行业、电力、医药生物、汽车、电力设备、电子、房地产、银行八大重点行业,其中高碳行业包括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石油石化、基础化工、造纸、航空运输以及机场等耗能高、碳排放高的行业。
上述重点行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现状、政策趋势、面临的风险与机遇、ESG关键议题内容、行业内上市公司ESG评级表现与ESG优秀管理案例,以及ESG议题与企业风险影响分析等内容,全面深刻的展示了各行业的ESG政策趋势和公司表现,为行业企业开展ESG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也为ESG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高碳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分析研究报告
本章主要对电力以外的八个行业上市公司进行整合分析(电力行业相关分析内容详见本文第3章),包括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石油石化、基础化工、造纸、航空运输以及机场共九个子行业。
生态环境部2022年3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以及民航行业且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列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
随着“双碳”目标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高碳行业的发展方向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热点,而高碳行业的ESG表现情况也逐渐成为投资机构的关注重点,为高碳行业在气候风险管理、碳排放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升明晰了发展方向与实施路径。在环境(E)维度,高碳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及燃油消费终端,针对行业排放高、能耗高的“双高”特点,将水污染物管理、大气污染物管理、危险废物管理、能源管理、气候风险管理作为高碳行业ESG领域的关注重点。在社会(S)维度,高碳行业主要作为中上游原材料产业以及工业生产制造业,对生产安全、供应链环境风险因素考核、供应链准入和退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以及客户权益保障等方面应当进行重点关注。此外,作为与旅客数据紧密连接的民用航空行业,其航班数据、旅客数据、货邮数据、监管数据等需要强化安全保护能力,因此数据安全同样作为该行业的关注重点。在治理(G)维度,高碳行业企业转型过程中,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业务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同时,为应对绿色低碳化发展,高碳行业需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创新方面在设备、人力、资源方面的倾斜与投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因此,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等方面被纳入行业重点议题。
从ESG评级表现来看,在804家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中,获得AA级别的公司共4家,分别为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神华(601088)、紫金矿业(601899)以及海螺水泥(600585),较2021年增长3家。A级别62家(占比7.7%),BBB级别260家(占比32.3%),BB级别366家(占比45.5%),B级别104家(占比12.9%),C级别8家(占比1.1%)。
从关键议题表现来看,碳排放管理作为衡量高碳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表现也并不理想,在804家上市公司中,有192家企业披露了碳排放管理情况。从管理成效来看,仅有206家企业披露了碳排放强度,具体如图1所示:
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分析研究报告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欢迎您加入ESG交流群,感谢您支持我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