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达集团在ESG实践中,找到了企业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平衡点。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进行ESG实践都容易给外界带来“吃力不讨好”的刻板印象。
因为在多数人的认知里,ESG并非财务指标,这意味着在收益尚不清晰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承担很大一部分额外支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社会中,这种行为难免惹人争议。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意义》一书中,给出了以上问题的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解决社会问题建立于企业盈利基础之上”。
德鲁克式的解法在现实中能找到具体案例吗?事实上,一家中国即时零售企业达达集团(DADA.US)的ESG实践给出了一个潜在答案。
从财报数据看,2023年第一季度,达达集团总营收达26亿元,同比增长27%。达达集团旗下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达673亿元,同比增长37%。在规模增长和效率提升的过程中,达达集团净亏损率同比收窄超16%,盈利状况显著改善。
从其ESG评级上看,基于不断优化的ESG管理实践和披露透明度,达达在第三方评级机构的ESG评级持续提升。
去年11月,MSCI将达达集团的ESG评级从BB调整至BBB,公司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明显提升,达达在标普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S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欢迎您加入ESG交流群,感谢您支持我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