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ESG信息披露和ESG评级中,企业的碳排放披露及改善措施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企业应从能源使用、生产等方面,改善企业的碳排放表现,推动企业ESG评级提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ESG重要议题——“碳排放”
在ESG范畴的界定上,ESG包含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这三个支柱。以MSCI的ESG评级框架为例,“E”、“S”、“G”3个支柱一共包含10个主题及多个ESG关键议题。千合财经本期重点探讨气候变化主题下的碳排放议题,碳排放指的是企业或主体在时间段内或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国内企业在开展ESG工作中,大多以“E”环境方面为出发点来提高企业的ESG绩效,其中减少碳排放和碳足迹已成为部分企业开展ESG的重点工作。
此外,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发布的GRI标准中有很大部分与碳排放相关,“双碳”实现减排的同时,必然会改善中国企业的ESG评级,推动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参与ESG实践和ESG投资。

港交所指引—温室气体排放披露
在港交所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中,对于排放物的披露有明确要求,其中包含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绩效。温室气体排放包含三个范围:
范围1 涵盖由公司拥有或控制的业务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2 涵盖来自公司内部消耗(购回来的或取得的)电力、热能、冷冻及蒸汽所引致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3 涵盖公司以外发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上游及下游的排放。
其中,范围1具体涵盖了企业的固定源燃料燃烧排放(如液化石油气),移动源燃料燃烧(如公务车)及空调使用制冷剂产生的排放;范围2主要是企业生产购买电力、热能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的范围较广,包含除范围1和2以外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企业员工出行、使用电力处理企业食用水及污水等。
港交所指引要求企业强制披露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这是对香港上市公司最基础的要求,企业如想取得更高的ESG评分及评级,则需在碳排放方面提出明确的目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范围1、2、3入手,全面实现企业的减排。
在各大企业披露的2022年ESG报告中,已经有行业领先企业在碳排放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为众多其他企业提供可参考的优秀范例,千合财经将持续跟踪并重点解读。
减少碳排放对提升ESG评级的重要性
当前市场上ESG评级机构和标准层出不穷,不同的机构在E、S、G三个方面的权重和具体议题可能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有差异性,但有一个共同点,碳排放始终是评级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MSCI评级
作为全球较早建立ESG评级体系的机构之一,MSCI占据了相当规模的ESG评级市场份额。MSCI ESG评级将所有被评企业划分为158个子行业,所有被评企业与所在行业分组中的同业进行比较,最终得分和评级结果反映了其ESG表现在行业分组中的位置。MSCIESG评级为每家企业分配了2-7个环境和社会关键议题,并设置了不同的权重。
在企业被分配的这些关键议题中,碳排放几乎已经成为企业评级的必选项。
在环境和社会支柱下,MSCIESG评级根据企业管理其风险(机遇)敞口的能力进行评估。从提升企业ESG评级的角度来看,若企业希望在获取较高的MSCI评级结果,就必须在减少碳排放和碳足迹方面发力。如该企业的业务过程中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则其具有较高风险敞口,企业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以减缓其风险水平,才有可能在此方面获得较高的关键议题得分,最终提升MSCI评级。
企业获得优秀的MSCI评级结果,则有可能加入MSCI指数,其作为最具权威性的证券指数广为投资人参考。加入MSCI指数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关注与投资,对于资本市场的股价可以起到良性刺激的作用。
CDP评级
除此之外,还有全球权威碳排放评级机构——CDP评级。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水和森林资源,其环境披露与评级标准被广泛认为是企业环境透明度的黄金准则。仅从气候变化这一项来看,其会对排放方法、排放数据、排放分解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以此得出最终的评级结果。企业需对碳排放途径与数据做出明确的记录与披露,以及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碳排放。
获得CDP评级较高的企业,企业进行碳披露可以向投资人提供企业的碳资产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而有效满足融资需要,并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无法一蹴而就。一些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和社会责任的能源企业主动“拥抱”ESG,以下是近几年在“ESG—碳排放议题”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部分先进企业,企业可学习这些先进经验,以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最终得以提升ESG评级。
碳排放主导—能源企业
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能源需求数量巨大且急剧增长,能源利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在“双碳”目标中,能源企业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中80%与能源行业相关,40%与发电企业相关。在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格局下,煤炭的占比已经有所下降,清洁能源占比迅速增加。
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中电控股(00002.HK)披露其与通用电气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为龙鼓滩发电厂的燃气发电设施制定减碳路线图,并探讨使用氢气等低碳燃料的可行性。绿色氢气在电解过程中产生,透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将水分解成其化学组成元素,过程中不会排放温室气体。该技术在亚太区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绿电的使用
绿电指的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因相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发电)所生产之电力,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碳排放较少。
根据贵州茅台集团(600519.SH)的ESG报告披露,其在2023年完成首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绿电使用量将达1亿度,且实现绿色用电100%覆盖。据此核算,贵州茅台集团采购的绿电,将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9.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平均每亩树林减排1.336吨二氧化碳折算,相当于植树7万亩。
实际上,早在2022年,贵州茅台集团就已完成4,400万度绿电采购,成功减排二氧化碳3.29万吨。2022年底,通过贵州省电力交易中心,贵州茅台集团作为贵州省内首家绿电采购企业,完成了2023年至2025年的绿电采购工作。也就是说,在两年内,贵州茅台集团通过绿电采购和使用,相当于植树近10万亩。
生产过程绿色化
当前国内企业正在逐步推进生产过程绿色化,即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强调高科技含量、资源消耗少,重在降低能耗,是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键。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减少碳排放,蒙牛乳业(02319.HK)的中国圣牧在产业链上游打造了“种养 减碳、农林草固碳”双元驱动的绿色低碳生态圈,碳排放量同比下降5.7%;在产业链下游,蒙牛全线应用PCR(再生材料含量达到13%-24%)作为产品外包装薄膜,预计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00吨。
蒙牛乳业致力推动可循环包材来提供更优质的产品,遵循5R 原则(5R 原则主要包括 redesign 重新设计- reduce 减少- reuse 再次使用- recycle 循环利用- recovery 能源回收焚烧),并通过科研创新来持续减少包装废弃物从而最小化末端的填埋。蒙牛乳业承诺将在2025年实现技术上100%环保包装材料的研发。
通过近些年在碳排放方面的努力,蒙牛乳业的ESG 绩效提升也得到了海内外权威机构的广泛认可。2020-2022年,蒙牛乳业连续三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成分股和恒生ESG50指数,位居4000多家港股上市公司TOP30,被资本市场评价为港股可持续发展表现最为卓越的企业之一,蒙牛乳业已连续3年斩获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乳业第一。今年,蒙牛乳业MSCI ESG评级从BBB级跃升至A级,更是获得中国食品行业领域最高评级。
在当前国内“双碳政策”和ESG披露大趋势环境下,企业应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贯彻低碳理念,采取更多措施,通过能源节约、提高能效、改进设计等方式来降低碳排放,并且应定期披露自身在实现减排方面的进展和成果。千合财经深耕ESG市场,聚焦港股上市公司,提供ESG报告编制、ESG战略咨询、ESG项目管理等专业服务,有效帮助企业在碳排放及减排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助力企业的ESG评级提升。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欢迎您加入ESG交流群,感谢您支持我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