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中国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求商业机会,积极参与国际投资与合作。但与此同时, 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愈加多元化、复杂化。
而除了政治、经济、外交等传统型风险外,也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劳工问题等ESG风险的关注。然而,仍有部分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重视短期效益和经济风险,忽略长期效益和环境、社会风险,出现环保意识缺失、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等问题;或是只重视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不注重与东道国公众、非政府组织NGOs的关系管理与透明沟通。
金蜜蜂一项面向秘鲁公众对中国企业形象认知的调研报告显示,64.34%的秘鲁公众认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沟通透明度一般,18.33%认为沟通透明度不足。
从长远来看,海外投资企业将从技术、产品的竞争转变为商业道德、绿色低碳等“软实力”的竞争。通过践行ESG理念,有助于改善“走出去”企业与当地政府、员工、消费者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在当地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无论从降低海外投资风险,还是从提升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强化海外投资的ESG管理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1、强化海外投资ESG风险管理刻不容缓
海外投资因地区、行业、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差异,企业面临的ESG风险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走出去”企业可以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运用利益相关方调研、专家建议、情景分析等方法,对ESG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并对风险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科学决定ESG风险管理的重点。
同时,与当地政府、NGOs等利益相关方展开合作,积极创新手段应对和降低风险,或将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同时建立危机管理计划,为难以预计的ESG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合规是底线要求
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合规问题容易被放大审视,致使遭受更严重的合规风险。
海外投资合规既应该包括中国、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国际条约、监管规定、企业内部制度规范等“硬规则”,还应该包括商业惯例、行业准则、道德规范等“软规则”。
近年来,中国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等文件,对企业境外合规管理提出更高、更清晰的要求,而且已经延伸至环境保护、质量安全、劳工权益保护、反腐败等ESG合规要求,引导“走出去”企业规避ESG合规风险。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欢迎您加入ESG交流群,感谢您支持我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