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经济动荡、公共卫生危机等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追求长期主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增长确定性的新商业文明浪潮正在形成,众多企业积极投身ESG建设与实践。
基于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洞察,复旦MBA率先将ESG融入培养体系中,教学相长的同时,不断完善更新,贡献本土ESG洞察。复旦MBA将推出系列特稿,分别从培养体系升级、ESG第一课堂必修课、ESG第二课堂的前沿实践以及ESG与商科教育跨学科的交融互通等维度直击这一未来发展模块的首门必修课程的重要意义。
本期内容,将跟随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冯天俊教授的视角,从宏观商业环境变化洞察、复旦大学MBA项目培养体系升级,到新设的“聚创领导力”职业生涯全周期领导力规划,畅谈“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ESG”。
ESG被设为复旦MBA新培养体系当中“未来发展模块”的必修课程,其背后的考量和原因?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首先,从整个宏观环境来看,我们当下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科技领域的企业还是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企业,如果希望做到基业常青,科技和商业向善成为其底层的商业逻辑和驱动力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如果一家企业想要在其所在行业中占据引领地位,就一定要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做出前瞻性的战略设计和投入。
这个战略设计的最根本驱动力是来自于企业的客户,无论是C端消费者还是B端客户,他们对企业的业务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底层需求是要求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较下的差异化。因为它们之间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可能相似,那么真正决定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就是它在ESG三个方面的投入、设计和实施。这是客户认为最重要的方面,也将最终为客户创造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从宏观环境上说,我们认为复旦MBA应该将ESG设为必修课,并纳入未来发展模块中。实际上,外部的商业环境也在呼唤我们的商学教育,要把ESG作为一门独立的、非常重要的课程让MBA学生来学习。
其次,从我们内部的环境来看,MBA项目去年经过了长时间的内部研讨,对培养体系做了全面升级。通过这一新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我们希望自身持续成为全球MBA教育的创新引领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成为真正改变世界和造福人类的商业社会领导者,以此为方向,具体有五点培养目标。
